在2017年,美国移民领域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职业类移民申请方面,各国排期都增长。其次非移民申请方面,川普政府的“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立场,也让很多H-1B的签证申请人更为沉重。
面对愈加艰难的申请局面,美国EB-1申请的趋势逐渐凸显,即杰出人才移民。与其面对漫长的排期,美国EB-1不失为一个努力的方向;另外想要移民美国的申请者,尽快做好准备,否则越往后,名额降低,提高门槛都是一个未知数,恐怕会越困难。
二、2018年9月美国亲属移民排期2018年9月美国亲属移民A表的移民排期(Final Action Dates)进展如下(中国大陆出生):

美国F1签证适用于美国公民21岁以上的未婚子女。移民排期后退一个月,从2011年5月8日倒退至2011年4月8日。
美国F2A 签证适用于美国永久居民的配偶及21岁以下的未婚子女。移民排期没有进展,维持在2016年7月22日。
美国F2B签证适用于美国永久居民21岁以上的未婚子女。移民排期前进一周左右,排期从2011年10月22日前进至2011年11月1日。
美国F3签证适用于美国公民的已婚子女。移民排期从2006年6月15日后退至2006年5月1日,倒退了一个多月。
美国F4签证适用于美国公民的兄弟姐妹。移民排期大幅前进,排期从2004年12月22日前进至2005年1月8日,前进了两周多。
2018年9月美国亲属移民B表的递件排期(Dates for Filing)进展如下(中国大陆出生):
美国移民排期表全称美国移民签证名额排期,又称绿卡排期(Visa Waiting List)。每年向美国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获得批准的外籍人数远远大于签证名额的限制,因此,移民局就只能按照外籍人递交移民申请时间(又称优先日期Priority Date)的先后顺序,让外籍人按先后顺序排队等待获得移民名额。一旦获得移民名额,外籍人即可递交身份调整申请,获得正式绿卡。
三、移民美国的常见误区除了钱的问题,移民路上还有一块很大的“绊脚石”,那就是我们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对移民这件事了解十分有限,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这些误解和偏见势必会影响我们的移民决策。下面就来盘点下移民常见的4大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移民是富人的“专利”
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凡是移民的都是有钱人。这种想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现实生活中,普通工薪阶层才是移民的主流,数量远超所谓的“有钱人”。以移民美国为例,美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本身并不是一个缺钱的国家,之所以把“引进移民”作为一项国策,是为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因此,移民美国之后能否生存下去,你拥有多少财富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你要有想法、有能力。
2、移民就要定居国外
如果你还以为移民就意味着要定居海外,那你真是太落伍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移民早就不像过去那样要大费周折地举家迁往海外了,现在更受欢迎的是“移民不移居”。移民从某种程度上看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你已经获得了移民国签发的永居证,而你本人还是可以自由选择在国内生活和工作的。这样一来,你既可以兼顾国内的人际关系、资源、生意,又可以享受移民国的利好条件,可谓两全其美。
3、移民就是不爱国
这个话题估计刺痛了不少移民人士的心。谁说移民的人就没有一颗爱国心呢?其实移民跟爱不爱国并没有必然联系,只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坦白说,国外的生活环境,比如教育质量、医疗水平、福利待遇等确实比国内更胜一筹。在这种情况下,有能力的人想要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本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跟大家不愿意待在小城镇,宁可跑到北上广等大城市辛苦打拼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平白无故地来指责这些移民人士。
4、英语不好没办法移民
很多人移民之前都在担心自己去到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想想都觉得心里发怵。事实上,语言不通的问题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严重。通常情况下,日常的交流并不会涉及到专业领域的词汇,只要掌握4000-5000的基本词汇就可以涵盖86%左右的普通文本了,日常交流不会有太大障碍。说到底,是对陌生语境的害怕阻碍了你勇敢地踏出交流的第一步。别忘了人是最灵活的动物,除了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交流的辅助工具。
从费用上看,移民美国除了固定的50万美元投资额以外,还需要大概40多万人民币来支付其他费用。从观念来看,这些认识误区很可能会对移民申请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想要成功移民美国,建议大家从经济和观念两方面双管齐下。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qcpz.com